阅读历史 | 搜作品

唐代衣食住行(出版书)第 3 章

黄正建 / 著
 加书签  滚屏 朗读

5.帽

海量小说,【浩书网】

女戴帽似为这阶段期的时尚。帽的种类有多种,其中有特的是羃 与帷帽。羃 似亦自西域,样子是笠状帽,帽檐周围垂有布帛,膝,将全遮蔽。这种羃 风行于隋及唐初的北方地区。李密在唐祖武德年间(618—626)领兵赴黎阳,在林县附近立意反叛,“乃简骁勇数十,着,戴羃 ,藏刀,诈为妾,自率之入林县舍”(《旧唐书•李密传》),可知中原地区也戴这种帽子了。到唐宗永徽(650—655)以,戴羃 的少了,帷帽开始流行。所谓帷帽,也是斗笠状帽子,四周垂布帛或网,比较短,只垂到脖子,或即由羃 发展而,原也为旅蔽风沙所用。到中宗朝(705—710),羃 彻底消失,帷帽行于世。再往到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戴帷帽的也多了,很多女又喜戴胡帽。这胡帽用说原是西域或所戴的帽子,种类有许多,般说都是比较尖,有帽耳但常翻,有的缀有毛或毡,多数都绣。再以女们又喜欢什么帽子都戴,“髻”行了。以叙述了自羃 到帷帽到胡帽到髻的演程,似乎在唐玄宗以再戴帽。但据《旧唐书•舆志》的说法,唐期仍有戴帽如戴笠或戴柘枝帽子的女,终究比较少。此外,这时期其是宫女戴冠的很多,例如有碧罗冠子、芙蓉冠子等。当然,这些般平民是戴起的。

唐代戴帷帽的仕女骑马俑

唐代纹锦履

6.鞋

鞋类饰在这时期有履、鞋、靴、屐等。从史籍记载看,多数称鞋为履。履有头和小头、平头之分,唐玄宗天(742—756)末年时小头的履。从制作材料看,则有草履、锦履、帛履等。除履之外,唐代多称“线鞋”为鞋。按线鞋隋代就有,男女皆穿。唐初女穿的更多,到唐玄宗时“例着线鞋,取于事”(《旧唐书•舆志》)。履、鞋之外,靴则有锦靴,屐则有木屐、屐。致说阶段期穿靴履的多,期穿鞋的多,而穿屐的则无论期都比较少。

三妆饰

隋唐五代妆饰中的部分继承了代传统但又有所同,表现比较明显的是面饰中的面靥、子,以及青。同的发饰、面饰互相,形成了各种“妆样”,分别反映了本阶段某时期的特

)头饰

头饰包括头发的样式和头发的钗簪类装饰。据《中华古今注》,隋唐时的发髻名称有虚髻、祥云髻、朝云近髻、归秦髻、奉仙髻、归顺髻、愁髻、飞髻、百髻,这些髻的样式今天已能知晓。若就唐诗文看,当时的发髻还有心髻、鸾凤髻、抛云髻、慵髻、抛家髻、倭堕髻。其中倭堕髻现的次数最多,们也致可知它的形状。据唐代诗筠词“倭堕低梳髻”(《南歌子》),可知它比较低。又据《中华古今注》卷中“梁冀盘桓钗”条“堕马髻今无复作者。倭堕髻云堕马之余形也”的说法,可知它和堕马髻很相像,而堕马髻的样子是“侧在边”(《汉书•梁统列传》),因此倭堕髻是种低而偏斜的发髻。从正面看呈边多边少形状的发式致可断为倭堕髻。除以名称外,这时期诗文中还有量有关“髻”的描写。这种髻恐怕形状各有同,共同的特点只是。此外以形状名髻的还有丱髻、髻,多为童所束;带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有乌蛮髻、椎髻,而自宫的还有宫髻、宫样(官样)髻等。发式除髻外还有鬟。梳鬟者多为年女,形状有鬟、三鬟、最热闹的是扫闹鬟。

时期还流行假髻,也义髻、特髻等。用假髻最有名的是杨贵妃。据《明皇杂录》,杨贵妃尝以假髻为首饰,而好。天末童谣曰:义髻抛河里,黄流。假髻有用木的,就像近年新疆鲁番地区唐墓中土的那样。也有用头发的。《旧唐书•薛季昶传》记“藁城尉吴泽者,贪纵横,尝杀驿使,截百姓子女发以为髢,州将能制”。这事例或者还说明,当时戴假发的也包括男子。

唐墓画中女的发髻和假髻

唐代金錾

唐代鎏金银钗

唐代的银簪、银钗

头发的装饰有二种。些钗、簪之类。无论男女,均有者。男子的比较简单,女子则很繁缛,有梳的,也有金钗、搔头、步摇的。唐王建《宫词》说“玉蝉金雀三层”、施肩吾《收妆词》说“枉金钗十二行”,都是形容头饰的繁多。所以唐文宗在和二年(828),曾专门对公主宣旨;“今每遇对得广钗、梳”(《旧唐书•文宗本纪》),以限制这种趋。除钗梳外,当时头发装饰的另种是,称作“头”。《太平广记》卷448“李参军”条,即记有萧公向县官借头钗绢的事。从诗文中看,当时在头发有石竹、栀子、酴醾等,即主为主。这也是当时审美趣的个反映。

(二)面饰

面饰就是脸的妆饰。这时期的女与样,在脸抹胭脂。,有时也主的宫就常在脸“渥以朱”(《十国秋》卷37)。还有些女自炫美貌,,最著名的就是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史称其“施粧,自炫美,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承主恩,平明马入宫门。却嫌脂涴颜,淡扫蛾眉朝至尊” (1) (《杨太真外传》)。另有形,那是受蕃影响的妆饰,也就是唐元和时候(806—820)“腮施朱面无”的时世妆(居易《时世妆》)。除女子外,当时的男子也有施的。例如武则天时(684—704)的张易之兄,就经常“傅朱锦绣”(《资治通鉴》卷206)。

脂抹之外,们将面部的妆饰自介绍如次。

1.额黄

额黄就是在额。唐五代诗词中常用“半额微黄金缕”(《太平广记》卷200)、“额黄侵腻发”(《全唐五代词》卷5)等诗句描述。至于所由何制成,目清楚。推测可能由某种植研制,或者使用的是金

2.画眉

画眉在这时期仍是女面饰中很重部分,当时常以它作为化妆的代称。述“淡扫蛾眉朝至尊”是例,朱庆余“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入时无”(《近试张籍部》)就更为明显了。画眉有种种样子,仅《清异录》就记唐五代眉样有“小山眉、垂珠眉、分梢眉”等数种。又有所谓“西蜀十眉图”。这些眉作何样子今天已可详知,而从史籍有关画眉的描写看,量的可分为蛾眉(阔眉)和柳眉(眉)两种。这两种眉存在于这时期的始终。虽然居易说天(742—756)末年流行“青黛点眉眉”(《》),但天杜甫在《北征》里却说“狼藉画眉阔”,可知两种眉样同时并存。比较特殊的倒是唐元和年间(806—820)受蕃影响的画眉,那是将“眉画作八字低”(居易《时世妆》)的种倒八字眉样,画好去像是在哭泣。画眉用的颜是黑,但也曾流行眉,即所谓的“朱翠眉”(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更有甚者,是将眉毛刮去在眼的画,看去血模糊,号称“血晕妆”(《唐语林》卷6)。这种去眉的法,在唐文宗时曾被止。

唐弈棋仕女图中女的头饰和面饰

3.

子也钿、子,是将各种样贴在眉心的种装饰。《续玄怪录》“定婚店”条讲,相州史王泰的女“眉间常帖子”就是例。从土的图像资料看,子有十余种样子,如圆形、棱形、月形、牛角形等,颜、黄为主。

4.面靥

面靥是用丹或墨在颊点点种妆饰,点的点很像颗痣。这种化妆法在唐代很流行。元稹《六十韵》中即有“醉园靥”的诗句。诗文中有时也将眉心点的圆点称作“靥”。

5.点

[推荐作品] [查找本书更多新章节] [章节报错]
目录
大家正在读

相关推荐

放弃啦不演啦[娱乐圈](甜文小说)重返1999(都市小说)偏执校草的奶甜小同桌(校草小说)我有四个巨星前任(都市生活)高铁上的卫生间(医生小说)无限进化(无限流)绯色仕途(老师小说)文娱万岁(近代现代)德意志之剑(英雄无敌)不科学御兽(异界小说)造化之王(东方玄幻)(HP同人)闪亮生物的死敌(同人小说)猎聘网招聘 利洁时励志小说  军事小说  宅男小说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浩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台湾版)

站内信箱:mail

浩书网 | 星期0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