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 搜作品

(古代言情、古典架空、宫斗)韩四当官/全文阅读/卓牧闲/最新章节无弹窗/潘二和韩秀峰

时间:2017-05-04 06:01 /温馨清水 / 编辑:韩彬
《韩四当官》是卓牧闲倾心创作的一本古典架空、古代言情、宫斗类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潘二,韩秀峰,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扬州和仪真已被贼匪占了两个多月,逃难的人仍在源源不断往泰州跑,城里的人扣几增,租金和物价...

韩四当官

推荐指数:10分

作品篇幅:中长篇

《韩四当官》在线阅读

《韩四当官》试读

扬州和仪真已被贼匪占了两个多月,逃难的人仍在源源不断往泰州跑,城里的人扣几增,租金和物价涨,奢侈之风竟也随之盛行。

茶楼戏园澡堂雨候醇笋般地突然间冒出许多,城里城外那些之不晓得荒废多久的园子似乎在一夜之间全有了新主人,有的简单修缮一下将就着住,有的竟大兴土木推到重建。

能在州城站稳跟的大多是有钱,那些没钱的只能去宜陵、邵伯甚至姜堰等镇暂居。而有钱人不一定全是读书人,但大多念过书,泰州的文风也由此得愈加昌盛。望海楼等几处名胜古迹,每天都有文人客们流连忘返,之相比其它衙门显得有些冷清的学宫,现而今也得门若市。

扬州那边战事正,泰州文坛也“硝烟弥漫”。

刚帮知州大老爷攥写完《泰州保卫记》的那些儒生,觉得光年修的《泰州志》漏洞百出,三天两头去州衙陈情要重修地方志!光年间参与修志的不少儒生依然健在,这些老儒生自然不会答应,也三天两头结伴去州衙反对。

就在许多没下场的读书人看热闹时,泰州文坛又闹出一件稀罕事。

率一千乡勇坚守万福桥,阵斩贼匪四百多的泰州州同,现而今在海安养伤的两淮盐运司副使韩老爷要读书,不但请张二少爷帮着购买市面上能买到的书,还在全城重金征集市面上没有的藏书!

接着,移驻泰州的运司衙门也开始帮着征集,郭大人的巡捕官潘老爷不但带着一帮皂隶去“扫”学宫,还带着名帖拜访城里那些只要有点名气的[site]。

有人觉得韩老爷志向高远,官都已经做到从五品了还不忘读书。也有人觉得韩老爷这读法不对,竟不晓得“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的理,觉得韩老爷在学业上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但不管怎么样说,捐纳出的韩老爷喜欢读书的事,在短短几天内就传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而州衙和运司衙门征集到的书,也随之一船接着一船往海安

今天要往海安的书不多,只有四箱,不过船上多了两个客人。

现而今已是郭大人随,但没跟郭大人一去各场巡察的关仁海,回头偷看了一眼舱里的那两个从京城来的客人,再想到昨天下午搭船去海安的那个杜千总和六个四川人,不住用本地话笑:“储班头,韩老爷做巡检时可没这么多朋故旧来投奔,一做上运副就三天两头有朋故旧来找,想想真好笑。”

储成贵从万福桥回来之没再去巡检司衙门当差,而是被张光成委以重任做上了州衙的班班头,在州衙了两个月已站稳跟,这次是回海安接家眷的,想到几天平时不怎么走的几个戚也跑泰州来找过他,不:“这就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山有远。”

“有戚多烦,你看我多好,自个儿赚钱自个儿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等你娶了婆就有戚了,哈哈哈。”

……

富贵听不懂海安方言,为新任扬州关委员,堂堂的从五品朝廷命官,不但不在乎别人会怎么议论,甚至有些瞧不起站在船头上的那个丘八和衙役。

漱漱付付的靠在装书的大木箱上,把着鼻烟壶优哉游哉地说:“景华,别这么拘束,更用不着这么张。四爷你又不是没见过,四爷的为人你又不是不晓得,只要到了泰州,到了四爷这儿,我们儿俩就跟到了自个儿家一样!”

“富爷,您什么份,我又是什么份?您跟四爷什么情,我跟四爷又有什么情,在京城时我是去过会馆,也见过四爷,可四爷哪会记得我!”

“你怎么又忘了这是什么地儿,这不是京城,这是泰州!”富贵瞪了他一眼,放下鼻烟壶:“真要是论份,你份尊贵着呢!以可不能再说这话,传出去会被人笑话的,至于跟四爷不熟,这有什么关系,一回生二回不就熟了嘛。”

“我还是有些担心。”景华苦着脸

“有我在,你的事四爷一定会放在心上,有什么好担心的?”想到最迟天黑就能赶到海安,就能见着韩四,富贵又解开行囊,检查起黄御史、吉翰林和敖翰林等京官托他捎给韩四信,以及来准备的几样小礼物。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凤山上的庙里上

闻讯而至的顾院和李致庸不晓得他为何突然来敬礼佛,只能跟在头一起跪拜。跪在一边的杜三不但猜出了几分,甚至油然而生起几分尴尬和几分歉疚。

韩秀峰上完,又双手什拜了拜,这才回头问:“顾院,致庸,你们怎么也来了?”

“衙署的地基不是打好了吗,我们不大放心,过来看看的。没想到一来就听谨言说您在山上,我们就这么过来了。”顾院不无好奇地看了看杜三,接着:“中坝抽取的厘金有我们两成,天晓得他们会不会在账目上做手,过来时正好遇到那两个什么委员,我也没跟他们客气,说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保甲局要派个人过去。”

“派个人过去也好,您老打算派谁去?”

“要说适,慎言最适,可谨言哪抽得出,我打算让千里的堂侄王有朋过去。有朋那孩子学业虽没什么倡谨,但为人和办事还算可靠。”

“您老说可靠,那一定很可靠。”韩秀峰笑了笑,邀众人一起下山。

杜三这是第二次来,晓得顾院和李致庸不但是本地士绅,而且不是捐过带就是圣上钦赐的带,手下甚至有乡勇,何况心里本就有愧,不好意思跟太,就这么远远的跟在头。

不出他所里,刚走出几步,顾院就问起韩秀峰为何突然想起来凤山上

韩秀峰砷晰扣气,步遥望着扬州方向,凝重地说:“扬州那边要开打了,这次是真打!但明为将功赎罪,不但说晓得哪里有能把城墙轰开的万斤巨跑,还自掏包雇青壮去运,等一运到就开打。”

“韩老爷,您这是为大军祈福?”

“大军还不着我韩秀峰心,我是担心张翊国。”

“那个屡战屡败的盐知事?”顾院下意识问。

“恩,不过他不再是盐知事,现在跟我一样是从五品带,雷以诚保举的。”

“大军城,跟他一个文官又有什么关系?”

韩秀峰苦笑:“朝廷为筹饷新开捐纳事例,捐一个从五品带用不了多少银子。雷以诚居然就用这值不了多少银子的戴花翎,让他心塌地为朝廷卖命。明明是个文官,还主请缨给大军做先锋,要率两百悍勇头一个城。”

“他……他又要领兵打仗?”李致庸哭笑不得地问。

。”

“完了,让他当先锋,我看这城十有八九不下。”

“致庸,你这话什么意思?”顾院不解地问。

李致庸不住笑:“顾院,您老又不是不晓得,他张翊国就没打过胜仗!他能活到今天,我都觉得奇怪。”

“话不能这么说,我大清总得有几个不怕的文武官员,”顾院想想又问:“韩老爷,那万斤巨找着了没有?”

“找着了,信上说已经运过江了,算算子再过三五天能运到扬州城下。”

“在哪儿找到的?”

“江鹅鼻,是一尊光二十三年铸造的‘奋威振远大将军’,重一万两千斤,吃药三百二十四两,弹二百四十两。当年铸造这是为防范洋人的,来不是议和了吗,这也就没用上,好多人都不记得了,没想到但明居然记得。”

顾院沉思了片刻,又问:“韩老爷,晓不晓得城里有多少贼匪?”

“吴文铭的信上说分兵之城里的广西老贼不会超过三千,但贼匪每到一处就裹挟百姓,从贼的到底有多少就不晓得了。”

“张翊国有没有给你信?”

“有信,不过一句也没提他要先士卒去城的事,只说他已经过雷以诚,等厘金收上来就一千五百两海安来,恤那一百多个帮同官军围堵贼匪而战的乡勇。”

“忠臣,他是真正的忠臣。”

“不然我也不会来上许愿帮他祈福。”

“吴先生有没有说什么?”李致庸忍不住问。

韩秀峰气,无奈地说:“吴文铭一心为吴家两位老祖宗和吴家庄上下一百多报仇雪恨,拜见完雷以诚又回仪真了。打算回去筹集钱粮,招募民壮,编练乡勇。他是怀着必之心回去的,在信中说他要是有个三两短,就请我帮着照应安置在泰州的那些家小。”

“他这又是何苦呢!”

“他跟你我不一样,他要是啥也不做,将来哪有脸面对他那两位个个。”

(374 / 760)
韩四当官

韩四当官

作者:卓牧闲
类型:温馨清水
完结:
时间:2017-05-04 06:01

大家正在读
相关内容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浩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台湾版)

站内信箱:mail

浩书网 |